账户在十一前做了一次清仓,浮亏不严重,但是交易模式让我产生反思。
之前主要是做行业指数的ETF,持有相关系数较低的品种,以低估值传统价值指数为主。不得不说今年是搞价投的很郁闷的一年,指数可以低估之后再低估,以银地保为代表的三傻品种漫漫阴跌连水花都很少出现。这种市况下,用网格系统进行交易的结果就是仓位加满了,但标的还在无底线的持续下跌。到十一前为了避免账户整体浮亏过深,账户整体进行了止损。
总结起来,持有不同板块指数ETF的确可以对冲一部分指数风险,但无法规避整体市场下行的Beta,网格间距设置又过于乐观,是这次止损的主要原因(次要原因是今年的行情比较极端,尤其是重仓的价值板块)。也就是这次失败后,让我的投资思路转向了确定性更强的双低可转债,标的选择上对风险,波动的考量更多,不再像过去那样对收益还有较高的预期。
在标的选择上,目前以价格<130元,转股溢价率<40%的双低可转债为主要投资品种,交易系统还是网格(以130和100为区间),在ETF上,短期不再选择行业指数,只持有中证500ETF这一个宽基指数ETF,从最近一年的表现来看,中证500的各项指标和图形形态是主要宽基指数里相对比较强势的。另外说一句,科创50指数最近表现非常强势,很有可能走向反转,值得关注。
前不久自己写了一个类,用来对双低可转债进行分析,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常见投资评价指标的计算,对标的池中的标的进行横向比较,选择收益风险比较高的品种持有,我的思路是,通过定期对某一时间窗口的回测,观察标的的各项指标,对比主板和转债指数,选择强于基准,波动性好,回撤,下行风险小的品种进行网格操作,有点类似于动量策略,永远持有表现最强的那些标的,只不过观察的角度不同。关于这方面的内容,后面准备写一篇文章进行记录分享。
另外对于账户的剩余资金,在持有转债指数ETF,短融ETF,城投债ETF,国债ETF等类固收ETF间,根据市场状态动态切换,提高资金效率。
从十一之后的投资效果上看,目前这个操作策略对账户反馈积极,这一个多月的年化是30%多,也就是收益3个点左右。有一本书我记得叫《投资中最重要的事》,这本书我没看过,但从目前我对投资理解,想获得持续的正向收益,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回撤,如果你的账户在很长的时间周期内,始终能够保持着进二退一的收益节奏,那么长久下来,我觉得对标头部基金经理并不是什么难事,这也是我的投资目标。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