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Qoder的阶段使用体验总结
我的开发环境一直以VsCode为主,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尝试其他IDE,直到Qoder降价,订阅费改成了10刀起步。对比其Credits的消耗,10刀订阅每月给的2000Credits确实依然谈不上够用,但相比之前20刀的定价,我觉得多少有了些继续尝试的理由。以下是第一个月Credits接近消耗完毕后带给我的一些使用体验(吐槽):
一、复杂任务理解到位 但会犯低级错误
我用Qoder尝试的第一个完全由agent自主生成的项目就是本博客程序。初始prompt谈不上精细,但规范了实现技术栈,数据库结构,UI风格等方向性问题,其余细节由Qoder自主发散完成的。初版效果符合预期,但存在如下我认为比较降智的问题,比如:
系统配置没有默认持久化保存:
初版程序中,这个博客的系统配置保存在一个Config类中,配置的修改与保存是通过setattr()实现的,这样的设计我多少有点意外,一般的做法不是持久化成json或者yaml之类的吗?以至于关于页面中描述性的文字中都不能有回车,因为一旦保存就会引发异常。而且不源码部署的话,配置根本就无法保存。
分页配置没有生效
系统配置中提供了分页配置选项,但实际代码并没有引用配置,而是自己写死了一个分页参数。配置是Qoder自己写的,后面的实现也是自己实现的,但是竟然忘记了引用。
数据统计错误
文章,随思,话题,网站的页面访问量,这些统计模块通通存在Bug,要么是该更新的没有一起更新,要么就是更新逻辑存在无法理解的低级错误(比如更新数据也会计数+1)。
个人设置保存错误
个人设置进行保存时存在Bug,比如我更新我的邮箱,默认把我之前设置的头像也给重置了。
默认没有403,404,500错误页面
作为一个Web应用,应该有403,404,500错误页面,但Qoder的初版结果并没有提供。
类似问题不再列举,总之是我无法理解的一些降智问题,我想这些开发范式不应该在每次prompt显式强调,Qoder本身就应该有妥善的默认处理。
二、遍地测试文件,不知道自己清理
Qoder干活的过程很专业,写代码的同时会进行测试。但是Qoder明显不知道工完场清这回事。一轮对话下来,项目文件夹给弄的乱七八糟。各种test脚本和过程输出,注释。不显式要求删除,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处理。为了删除这些垃圾,起码白白消耗我几十上百个Credits。
三、Credits消耗速度过快
尽管官方声称Credits的使用效率至少提高30%,但实际应用中依然感受到明显不够用。本站的博客程序从开始到可以部署到生产,实际消耗超过了2000个Credits,算上试用送的1000个Credits,总共消耗了大约2500个Credits左右。关键是这些Credits两天就烧光了,想再继续流畅使用得等到下个月29号了(我是9月29号开始订阅的)
说完了槽点,也说下Qoder的优点:
一、文档清晰
Qoder生成的文档相当详细,代码中的类型注释,函数参数,返回值,异常基本都照顾到了。而且生成的md文档读起来条理非常清晰。这点对重构、测试、都很有帮助。有一些时间久远的历史代码,在Qoder的帮助下回忆起来很多过去已经忘记的细节。
二、代码质量不错
除去逻辑上犯的一些低级错误,Qoder生成的代码质量相当高,一些写法实现上能兼顾安全,效率和可读性,比如使用装饰器,枚举,with语句等等。有些技巧你也知道,但嫌麻烦可能不会去用,Qoder不会。
三、前端效果到位
这个博客的页面效果我个人还是满意的,也是改动最小的部分。基本风格就是第一版时Qoder给的那版,UI层修改很少。
四、对Bug反馈的理解到位
尽管第一版程序留下来Bug一箩筐,但Qoder的Bug反馈机制非常清晰,能快速定位到问题,并给出解决方案。Debug阶段的沟通不算费力,基本上一两轮对话就定位Bug,并给出修改方案。咱就说要是能一步到位,能节省多少Credits啊!
总结
中午和朋友吃饭,谈到了Qoder,我的看法是:Trae,Qoder这类的IDE毫无疑问是码农的未来,以后更多的需求是Debug,而不是写代码。当下这个节点,非Coder想直接用这类IDE构建一个强壮,可商业化实施的项目,还比较困难,原型可能不难生成,但距离健壮的生产部署还有些距离。
评论 (0)
发表评论
正在加载评论...